资讯动态
联系我们
湖南日报·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唐璐
今年10月15日是第42个国际盲人节,记者到我省提供残疾人就业岗位最多的企业颐而康,采访3名视障调理师。他们是盲人群体中的佼佼者,有思想,有温度,同时敢想敢拼,勤于钻研,堪称推拿行业的“技术工匠”。
刘伯雄:20年指尖传奇 让光芒照亮更多人
在颐而康梅溪湖店,有块特殊的“招牌”——专家调理师刘伯雄,他的顾客“点名率”超50%。这份信任背后,是一位视力残障者用20年光阴,在中医推拿领域打磨出的“指尖传奇”。
童年一场高烧,让刘伯雄右眼仅剩光感、左眼视力仅0.03。但模糊的视野没有困住他,反而让他把所有精力聚焦在“指尖技艺”上。从完成义务教育到考入中医专科学校,他以“科班出身”的扎实功底,为职业之路埋下伏笔。
2005年加入颐而康,是他人生重要转折点:从市场部技术经理到合作店技术管理,再到商学院店扛起30人调理师的管理重担,他白天带队练手法、夜里记笔记琢磨力道,在公司系统培养下快速成长。
也是从那时起,刘伯雄多了“培训老师”的身份。他不仅在公司担任兼职讲师,还受省、市残联邀请授课,帮残障朋友掌握推拿技能、实现就业。为追求“精准调理”,他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:赴北京学脊骨神经医学、去深圳钻研肌肉拉伸导引术、跟随名师研修中医经典,从北京到西安,每一次远行都让他技术更精进。
2020年,颐而康启动推拿项目“更新换代”,刘伯雄成为核心成员。历时4年,他和团队为80多家门店完成技术升级——将传统“颈腰调理”细化为“加强颈腰调理”和“白领亚健康调理”,既保证绿色安全,又让调理师能快速上岗。
除了门店服务,刘伯雄还长期奋战在培训一线。近年来,他还奔走在永州、怀化、桑植等地,帮当地推拿机构提升技术;在公司内部,他负责9家门店培训,从手法标准到项目落地都亲自把关,“能用技术帮他人成长,再累也值”。刘伯雄感慨。
在颐而康近20年,刘伯雄不仅实现职业价值,更找到归属感。“这里没有勾心斗角,团队拧成一股劲,‘纯绿色调理’的理念跟我服务健康的初心完全契合。”如今,他家庭也很和美:儿子在长沙理工大学读研二,妻子已退休,自己缴了30年养老保险,小日子安稳踏实。
谈及未来,他笑着规划:“能在一线多做几年就多做几年,年纪大了可能会开工作室或继续做培训。”他想把20年“指尖”经验传下去,在他心里,真正的光芒从不是一个人闪耀,而是让更多人借着这份光,在推拿之路上走得更远。
商磊:以手艺安身 用热爱破界
一岁因高烧失明,2006年从张家界大山走出来学按摩,2012年入职颐而康,2022年靠跑步减重50斤,如今是高级按摩调理师、助盲跑团创始人,还推动长沙马拉松完善陪跑机制……商磊的人生,始终在打破边界,打破黑暗束缚、他人偏见,更打破残障群体“只能被照顾”的认知。
2012年前,商磊在小按摩店待了6年,吃住工作都在一间房,身边只有盲人同事和做饭阿姨,“像困在无形笼子里”。当年5月1日,他抱着“找对象、见世面”入职颐而康,意外开启新赛道。
颐而康的“融合环境”让他惊喜:东塘门店50名调理师有10名盲人。“这里不仅要拼技术,还得学沟通、营销。”为留客,他精进推拿手法,练出“会聊天”的本事,慢慢攒下“回头客”。更重要的是,同事教他用手机、陪他逛街;2016年,他升为高级调理师,与同为颐而康调理师的同事结婚,在长沙买房生女,“从只能靠手艺吃饭,到能自主生活、组建家庭,颐而康给了我普通人的底气”。
2022年,190斤的体重让商磊出现亚健康问题。作为调理师,他深知“身体垮了就什么都没了”,便想跑步,却因视力犯难。直到助残日跑步活动上,他认识长沙相跑联盟会长龚云峰,对方介绍67岁退休跑者姚竹华做陪跑员。
“姚师傅带了我三年,每天陪我跑3至5公里,从不敷衍。”跑步让他瘦到144斤,更收获“平等感”:以前出门总有人同情追问,现在路人会喊“加油”,甚至跟着跑。“邻居说‘盲人都锻炼,我们没理由偷懒’,还带动同事一起跑。”
2023年3月,商磊首跑半马,成千上万人齐唱国歌、同起跑的场景让他热泪盈眶:“没人把我当‘残疾人’,我们只是追梦跑者。”如今他的特跑族公益跑团有300多人,200多名陪跑员、几十名盲人跑者,大家一起爬山、逛游乐园、跑马拉松。
“自主生活是残障人的底气。”商磊曾因小区电梯无语音播报,回家要反复确认楼层;见盲道被占、地铁站盲文标识不清,他意识到“无障碍建设是基本需求”。于是他写提案委托人大代表提交,给部门打电话,调研电梯语音播报问题。“起初只想解决自己的麻烦,后来听很多盲人有同样困扰,就想帮大家。”如今他住的小区加装了电梯语音播报,不少邻区也跟进。
在马拉松赛道上,他更是“无障碍”推动者。去年长沙马拉松,9名盲人跑者中签但陪跑员未中,存在安全隐患。商磊沟通赛事方,最终首增16个“陪跑员名额”;今年他提“盲人跑者与陪跑员绑定中签”,被采纳,彻底解决“盲人有资格跑却没人陪”的难题。
如今35岁的商磊仍在颐而康深耕,忙时为客人缓解疼痛,周末带助盲跑团训练,有空推动无障碍建设。“颐而康的‘平等’最吸引我:同事不特殊对待我,客人认可我技术,管理层支持我追梦。”
谈及10月26日马拉松,商磊充满期待:“这次和妻子一起跑,还有3位陪跑员,肯定能完赛。”未来,他想把“疼痛调理”手法教给更多盲人,让大家靠手艺安身;也想把特跑族公益跑团做大,让更多盲人走出家门。
肖勇:以匠心解疼痛 用热爱赴征程
在长沙颐而康麓山门店,推拿专家肖勇被湖大教授誉为“按摩行业天花板”。21岁入行,35岁成为品牌最年轻的特色调理专家,14年间,他从跟师学技的学徒,蜕变为以“经络推拿+科学调理”为数千人化解颈肩腰腿疼痛的技术标杆,走出一条“终身学习、以技育人”的成长之路。
肖勇的技术根基,始于对老专家的追随。2013年,颐而康东站门店邀请曾与袁隆平合影的行业知名专家吴曼霞坐诊。为抓住学习机会,他每周一清晨提前到吴老师家中接其出诊,全天守在工作室当副手,下班后再送老师回家。“吴老师70多岁仍钻研技术,教我的不只是手法,更重要的是‘辨证施推’的中医思维。”这份勤勉让他2011年入职仅3个月,就从普通学员晋升为高级调理师,调任东站门店后,凭扎实技术快速积累口碑。
技术精进上,肖勇从不停步。2012年,他考取通过难度较大的“中医保健推拿按摩师资格证书”,此后每年肖勇还会参加专业培训。14年临床实践中,他跳出单一推拿框架,形成以“经络推拿”为核心,融合“临床拉伸”与“关节调整”的特色体系,并自创“疼痛综合调理”项目:针对颈椎疼,他不仅放松颈部,还会调理肩背筋膜、调整胸椎关节,从源头解痛。这套方案让他的老顾客留存率超95%,500余名核心老顾客中,不少是慕名而来的教师。
2017年一则案例,更印证他的技术实力。当时61岁的湖大教授因窒息9天导致大脑受损,出院时需两人搀扶,说话仅能蹦出单字。肖勇为其定制全年调理方案,每天结合经络疏通与关节调整,还教他简单康复动作。一年后,教授能独立行走、正常交流;一年半后,成功重返讲坛。如今退休的教授,仍会在身体不适时找肖勇调理。
入职时,肖勇曾立志“轮遍颐而康所有技术岗位”,仅用5年便实现:从学员到特级调理师,从学校讲师到研究所研发人员。2015年,他背着80公分的人体骨骼模型,跑遍30家门店开展“提质提价培训”,将实战经验传递给更多同行。
“颐而康最吸引我的,是把中医与推拿深度结合,这在行业里很少见。”肖勇坦言,品牌的专家资源与跨岗位平台助他突破自我,而他14年坚守,也成了品牌技术体系的“活名片”。在大学城门店,他服务的教师群体占比达五、六成,用专业口碑擦亮“颐而康中医推拿”招牌。
谈及未来,肖勇计划将“疼痛综合调理”项目标准化,让更多调理师掌握解痛技术。“靠手艺帮人摆脱疼痛,看着他们从难受进门到轻松离开,这就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事。”这份与“疼痛”对抗事业,他愿一直做下去。
作者:唐璐
责编:封豪
一审:封豪
二审:王文
三审:刘永涛
来源:湖南日报·新湖南客户端
资讯动态
news联系我们
contact us热点聚焦
指尖点亮人生:3名视障调理师在颐而康的逐梦之路
发布时间:2025年10月15日湖南日报·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唐璐
今年10月15日是第42个国际盲人节,记者到我省提供残疾人就业岗位最多的企业颐而康,采访3名视障调理师。他们是盲人群体中的佼佼者,有思想,有温度,同时敢想敢拼,勤于钻研,堪称推拿行业的“技术工匠”。
刘伯雄:20年指尖传奇 让光芒照亮更多人
在颐而康梅溪湖店,有块特殊的“招牌”——专家调理师刘伯雄,他的顾客“点名率”超50%。这份信任背后,是一位视力残障者用20年光阴,在中医推拿领域打磨出的“指尖传奇”。
童年一场高烧,让刘伯雄右眼仅剩光感、左眼视力仅0.03。但模糊的视野没有困住他,反而让他把所有精力聚焦在“指尖技艺”上。从完成义务教育到考入中医专科学校,他以“科班出身”的扎实功底,为职业之路埋下伏笔。
2005年加入颐而康,是他人生重要转折点:从市场部技术经理到合作店技术管理,再到商学院店扛起30人调理师的管理重担,他白天带队练手法、夜里记笔记琢磨力道,在公司系统培养下快速成长。
也是从那时起,刘伯雄多了“培训老师”的身份。他不仅在公司担任兼职讲师,还受省、市残联邀请授课,帮残障朋友掌握推拿技能、实现就业。为追求“精准调理”,他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:赴北京学脊骨神经医学、去深圳钻研肌肉拉伸导引术、跟随名师研修中医经典,从北京到西安,每一次远行都让他技术更精进。
2020年,颐而康启动推拿项目“更新换代”,刘伯雄成为核心成员。历时4年,他和团队为80多家门店完成技术升级——将传统“颈腰调理”细化为“加强颈腰调理”和“白领亚健康调理”,既保证绿色安全,又让调理师能快速上岗。
除了门店服务,刘伯雄还长期奋战在培训一线。近年来,他还奔走在永州、怀化、桑植等地,帮当地推拿机构提升技术;在公司内部,他负责9家门店培训,从手法标准到项目落地都亲自把关,“能用技术帮他人成长,再累也值”。刘伯雄感慨。
在颐而康近20年,刘伯雄不仅实现职业价值,更找到归属感。“这里没有勾心斗角,团队拧成一股劲,‘纯绿色调理’的理念跟我服务健康的初心完全契合。”如今,他家庭也很和美:儿子在长沙理工大学读研二,妻子已退休,自己缴了30年养老保险,小日子安稳踏实。
谈及未来,他笑着规划:“能在一线多做几年就多做几年,年纪大了可能会开工作室或继续做培训。”他想把20年“指尖”经验传下去,在他心里,真正的光芒从不是一个人闪耀,而是让更多人借着这份光,在推拿之路上走得更远。
商磊:以手艺安身 用热爱破界
一岁因高烧失明,2006年从张家界大山走出来学按摩,2012年入职颐而康,2022年靠跑步减重50斤,如今是高级按摩调理师、助盲跑团创始人,还推动长沙马拉松完善陪跑机制……商磊的人生,始终在打破边界,打破黑暗束缚、他人偏见,更打破残障群体“只能被照顾”的认知。
2012年前,商磊在小按摩店待了6年,吃住工作都在一间房,身边只有盲人同事和做饭阿姨,“像困在无形笼子里”。当年5月1日,他抱着“找对象、见世面”入职颐而康,意外开启新赛道。
颐而康的“融合环境”让他惊喜:东塘门店50名调理师有10名盲人。“这里不仅要拼技术,还得学沟通、营销。”为留客,他精进推拿手法,练出“会聊天”的本事,慢慢攒下“回头客”。更重要的是,同事教他用手机、陪他逛街;2016年,他升为高级调理师,与同为颐而康调理师的同事结婚,在长沙买房生女,“从只能靠手艺吃饭,到能自主生活、组建家庭,颐而康给了我普通人的底气”。
2022年,190斤的体重让商磊出现亚健康问题。作为调理师,他深知“身体垮了就什么都没了”,便想跑步,却因视力犯难。直到助残日跑步活动上,他认识长沙相跑联盟会长龚云峰,对方介绍67岁退休跑者姚竹华做陪跑员。
“姚师傅带了我三年,每天陪我跑3至5公里,从不敷衍。”跑步让他瘦到144斤,更收获“平等感”:以前出门总有人同情追问,现在路人会喊“加油”,甚至跟着跑。“邻居说‘盲人都锻炼,我们没理由偷懒’,还带动同事一起跑。”
2023年3月,商磊首跑半马,成千上万人齐唱国歌、同起跑的场景让他热泪盈眶:“没人把我当‘残疾人’,我们只是追梦跑者。”如今他的特跑族公益跑团有300多人,200多名陪跑员、几十名盲人跑者,大家一起爬山、逛游乐园、跑马拉松。
“自主生活是残障人的底气。”商磊曾因小区电梯无语音播报,回家要反复确认楼层;见盲道被占、地铁站盲文标识不清,他意识到“无障碍建设是基本需求”。于是他写提案委托人大代表提交,给部门打电话,调研电梯语音播报问题。“起初只想解决自己的麻烦,后来听很多盲人有同样困扰,就想帮大家。”如今他住的小区加装了电梯语音播报,不少邻区也跟进。
在马拉松赛道上,他更是“无障碍”推动者。去年长沙马拉松,9名盲人跑者中签但陪跑员未中,存在安全隐患。商磊沟通赛事方,最终首增16个“陪跑员名额”;今年他提“盲人跑者与陪跑员绑定中签”,被采纳,彻底解决“盲人有资格跑却没人陪”的难题。
如今35岁的商磊仍在颐而康深耕,忙时为客人缓解疼痛,周末带助盲跑团训练,有空推动无障碍建设。“颐而康的‘平等’最吸引我:同事不特殊对待我,客人认可我技术,管理层支持我追梦。”
谈及10月26日马拉松,商磊充满期待:“这次和妻子一起跑,还有3位陪跑员,肯定能完赛。”未来,他想把“疼痛调理”手法教给更多盲人,让大家靠手艺安身;也想把特跑族公益跑团做大,让更多盲人走出家门。
肖勇:以匠心解疼痛 用热爱赴征程
在长沙颐而康麓山门店,推拿专家肖勇被湖大教授誉为“按摩行业天花板”。21岁入行,35岁成为品牌最年轻的特色调理专家,14年间,他从跟师学技的学徒,蜕变为以“经络推拿+科学调理”为数千人化解颈肩腰腿疼痛的技术标杆,走出一条“终身学习、以技育人”的成长之路。
肖勇的技术根基,始于对老专家的追随。2013年,颐而康东站门店邀请曾与袁隆平合影的行业知名专家吴曼霞坐诊。为抓住学习机会,他每周一清晨提前到吴老师家中接其出诊,全天守在工作室当副手,下班后再送老师回家。“吴老师70多岁仍钻研技术,教我的不只是手法,更重要的是‘辨证施推’的中医思维。”这份勤勉让他2011年入职仅3个月,就从普通学员晋升为高级调理师,调任东站门店后,凭扎实技术快速积累口碑。
技术精进上,肖勇从不停步。2012年,他考取通过难度较大的“中医保健推拿按摩师资格证书”,此后每年肖勇还会参加专业培训。14年临床实践中,他跳出单一推拿框架,形成以“经络推拿”为核心,融合“临床拉伸”与“关节调整”的特色体系,并自创“疼痛综合调理”项目:针对颈椎疼,他不仅放松颈部,还会调理肩背筋膜、调整胸椎关节,从源头解痛。这套方案让他的老顾客留存率超95%,500余名核心老顾客中,不少是慕名而来的教师。
2017年一则案例,更印证他的技术实力。当时61岁的湖大教授因窒息9天导致大脑受损,出院时需两人搀扶,说话仅能蹦出单字。肖勇为其定制全年调理方案,每天结合经络疏通与关节调整,还教他简单康复动作。一年后,教授能独立行走、正常交流;一年半后,成功重返讲坛。如今退休的教授,仍会在身体不适时找肖勇调理。
入职时,肖勇曾立志“轮遍颐而康所有技术岗位”,仅用5年便实现:从学员到特级调理师,从学校讲师到研究所研发人员。2015年,他背着80公分的人体骨骼模型,跑遍30家门店开展“提质提价培训”,将实战经验传递给更多同行。
“颐而康最吸引我的,是把中医与推拿深度结合,这在行业里很少见。”肖勇坦言,品牌的专家资源与跨岗位平台助他突破自我,而他14年坚守,也成了品牌技术体系的“活名片”。在大学城门店,他服务的教师群体占比达五、六成,用专业口碑擦亮“颐而康中医推拿”招牌。
谈及未来,肖勇计划将“疼痛综合调理”项目标准化,让更多调理师掌握解痛技术。“靠手艺帮人摆脱疼痛,看着他们从难受进门到轻松离开,这就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事。”这份与“疼痛”对抗事业,他愿一直做下去。
作者:唐璐
责编:封豪
一审:封豪
二审:王文
三审:刘永涛
来源:湖南日报·新湖南客户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