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线电话: 400-880-2626
资讯动态

热点聚焦

这里的“好空气”是不是“空气”?

发布时间:2025年06月25日

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,武当山金顶云雾缭绕。太和宫的道士们不会想到,他们追求的“道法自然”境界,正在数百公里外的长沙被重新定义。颐而康门店的屏幕上,负氧离子数值显示为10万+/cm³——这接近森林瀑布核心区的高浓度空气,被精准注入城市钢筋水泥丛林中的养生空间。


世界环境日颐而康启动全国首个室内10万+负氧离子森林空间全民体验计划


推开颐而康五一广场店厚重的玻璃门,PM2.5数值瞬间大幅下降,仿佛踏入一个无形的结界。程序员张航深吸一口气,疲惫的脸上掠过一丝松弛:“加班后来这‘灌’十分钟,比三杯美式还顶。” 几步之外,退休教师杨明却紧蹙眉头,目光扫过屏幕上跳动的“10万+”,喃喃道:“老祖宗讲‘接地气’,这机器造的,能算真‘空气’?”他摇头离去,背影里是对“人工自然”的深深疑虑。


这戏剧性的割裂,正是当下都市呼吸焦虑的精准切片。我们谈论空气,早已不是清风明月,而是PM2.5、尾气的刺鼻味道、室内挥之不去的“闷”。健康的呼吸,成了稀缺品,成了焦虑的源头,也催生了巨大的“空气溢价”。颐而康负责人忆起十年前顾客那句“空气闷”,“像针扎在心上”。这根针,刺痛的不仅是服务者的神经,更扎破了弥漫城市的健康焦虑脓包,一场耗资近3亿的“空气革命”由此悄然升级——目标直指:将5A级森林景区的“仙气”,用科技封装,注入城市的方寸之地。


“我们多次去到广西巴马、炎陵神农谷、九寨沟等多个空气环境极佳的地方提取样本、采集数据并自主研发,创造性地开发了更适合日常使用的健康负氧离子产品。”该负责人表示。


2019年,颐而康在每个门店安装了新风系统、空气净化系统、负氧离子系统、室内绿植栽培系统,使门店内的负氧离子含量达到了1万+/cm³,堪比长寿之乡巴马,故有了“君临颐而康,如在长寿乡”的美称。而颐而康自主研发的负氧离子发生系统,已拥有11个发明和应用性专利。


5月10日,颐而康健康产业集团正式发布全国首个室内10万+负氧离子森林空间。目前颐而康所有门店的负氧离子含量已经成功升级至10万+/cm³,远超广西长寿乡巴马、湖南张家界等自然山林负氧离子含量,疗养级负离子带来沉浸式森林体验,co2、PM2.5浓度远低国家标准,达到优秀级,让大家一呼一吸尽享健康。


自然法则的实验室复刻


十年豪赌,掷金3亿。颐而康的工程师化身“自然猎人”,足迹遍布广西巴马、炎陵神农谷、九寨沟等“空气胜地”,采集样本,破译“好空气”的密码。实验室成为“道法自然”的现代道场,最终诞生的,是拥有11项专利的负氧离子发生系统。


负氧离子被誉为“维他氧”“空气维生素”“长寿素”“空气维他命”等,如同万物生长离不开阳光、空气和水一样,人类健康同样离不开负氧离子。


颐而康团队走访广西巴马、炎陵神农谷、九寨沟等“空气胜地”,打造拥有11项专利的负氧离子发生系统。


走进升级后的门店,感官被精心设计的“自然”瞬间俘获:


视觉: 绿植墙如瀑布般倾泻,藤蔓缠绕,生机盎然。


嗅觉: 淡淡的中药香气在净化后的空气中若有似无。


听觉: 模拟溪流的潺潺水声轻柔地冲刷着都市的喧嚣。


触觉(延伸): 每一口呼吸,似乎都带着“说明书”上承诺的清新与纯净。


颐而康骄傲地宣称:“把5A景区搬进CBD” “呼吸看得见”。程序员“张航们”迫不及待地拍下那显示着惊人数字的监测屏,分享到朋友圈:“在长沙吸到青城山同款!”这“10万+”的数字,成了科技中产们新的社交货币,一个短暂喘息的“绿色乌托邦”。


10万+背后的行业地震


颐而康的“10万+”像一颗深水炸弹,在养生保健行业掀起巨浪。“负氧离子”这个充满争议的概念,被推至风口浪尖。质疑声从未断绝:这是否又是一场精心包装的“智商税”?


科学界对负氧离子功效的争论已持续数十年。尽管有研究支持其沉降颗粒物、抑制细菌等作用,但其对人体健康的直接、显著疗效,远未形成压倒性共识。然而,在营销的洪流中,科学的不确定性早已被冲刷殆尽。“负离子”标签如同点金棒,附着在空调、吹风机、净化器甚至汽车上,催生出一个鱼龙混杂的市场。中科院机构的判断一针见血:市面上多数“负离子”产品,核心不过是一个成本从几十元到万元不等的“负离子发生器”——颐而康的“黑科技”,本质上亦是如此,只是其投入的规模和包装的体验,达到了极致。


消费者的感官“爽”了,行业却陷入疯狂内卷。当负氧离子浓度成为KPI,中小品牌在“生死抉择”中窒息:“跟风?动辄百万的设备投入是压垮骆驼的稻草。不跟?顾客被‘10万+’的噱头虹吸而去。”一位小老板的哀鸣道尽无奈:“氪金是找死,不氪是等死!”这场围绕“呼吸”的装备竞赛,正将养生行业推向竞争的悬崖。


与万物共呼吸的美好家园  


在颐而康精心打造的“森林空间”里,人们确实能闻到类似雨后青城山的草木清气。然而,推开那扇厚重的玻璃门,现实依然如故。道教典籍《云笈七签》的古老箴言如暮鼓晨钟:“吐纳不在强求,而在自然。”当养生行业热衷于用科技“封装”自然,将本应自由流动的空气锁进消费主义的精致盒子时,我们是否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“健康异化”?真正的疗愈,或许不在于购买更昂贵的“空气罐头”,而在于关掉那轰鸣的负离子发生器后,推动城市空气治理、减少污染排放的公民行动。


颐而康门店打造“呼吸绿洲”。


颐而康耗资3亿打造的这场“空气实验”,如同一面棱镜:


• 一面折射企业对健康责任的担当与敏锐的市场嗅觉——他们确实捕捉并放大了都市人最深的呼吸之痛。


• 一面映照消费主义的荒诞——将最基础的生命需求(空气)包装成奢侈品,用“数字自然”抚慰因远离真实自然而产生的焦虑。


• 一面展现科技赋能生活的美好愿景——科技有能力改善局部环境。


• 一面却又冷酷地暗示生态危机的深重——它本身正是环境恶化催生的产物,是“城市病”的一种昂贵解药,而非根治方案。


从跋涉千里寻找巴马、神农谷的“好空气”,到斥巨资在实验室复刻“10万+”的森林空间,我们不仅在动植物和生态系统的无声启示下,重新锚定了“人”所需的美好生活要素——纯净的空气、健康的呼吸;更从国家公园的守护到科技还原的尝试中,痛苦地认识到:关心万物生灵的呼吸,就是关心人类自身的存续。


一草一木,在自然的怀抱中自由呼吸,吐纳之间,回馈给世界的正是那弥足珍贵的“好空气”。颐而康的门店可以制造一个短暂的“呼吸绿洲”,但真正的、普惠的“好空气”,无法仅靠商业购买获得。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,从关注脚下的一片绿、头顶的一片蓝开始,从减少一次开车、支持一项环保政策开始,去守护。


呼吸“好空气”的终极意义,或许正在于此:它始于一次价值3亿的豪赌引发的对空气的珍视,但必将归于一场全民参与的、对共同呼吸家园的深情守护。让更多人关注生态保护、守护空气健康,就是我们寻找“好空气的意义所在。 呼吸“好空气”,从守护“好空气”开始。当我们不再只为“十分钟畅饮”付费,而愿为永续的清新空气行动时,“道法自然”的境界,或许才不再遥不可及。




记者 | 常红

编辑 | 红叶


文章标签